作為一名調酒師,我深陷於調酒的魅力之中,但在這段旅程中,我不可自拔地踏入了發酵的世界。於是,在我學習發酵的途中,一些想法湧現了,我想將它們付諸實踐,於是誕生了這本《發酵日記》。

這本日記將紀錄我的實驗過程,並將實驗中的初始版本與改良版本進行對比,同時也會包括長時間觀察數據、資料收集以及化學反應原理的統整,因此可能顯得有些雜亂。

發酵歷史悠久,早期人們利用發酵改變食物風味,透過菌種佔據食物每個縫隙,同時利用發酵產生的細菌素抑制有害微生物,如大腸桿菌等。

然而,隨著19世紀罐頭食品的出現,發酵逐漸被殺菌取代,直到冰箱的普及,發酵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。直到近年,隨著健康飲食的崛起,"發酵"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

在DIY發酵時,了解幾個關鍵方向可以極大提高成功率。首先是菌種,麴和菌是最基本的分類,前者如日式味增、中國酒釀等,而後者如乳酸菌、醋酸菌,常見於泡菜、優格和醋中。

其次是生存環境,包括溫度、濕度、含糖量和PH值,不同的環境條件對於發酵的成功至關重要。最後是容器,有些發酵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或醋酸,因此需要注意容器的密閉性和耐腐蝕性。

透過不斷的實驗和改良,我希望能夠探索出更多有趣的發酵可能性,並將這些豐富的經驗與大家分享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發酵 DIY 飲食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咖啡因成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