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特加,一個追求味道純粹的烈酒。

伏特加Vodka

味道純粹為何如此重要呢?

讓我們回到公元13世紀。一位希臘東正教僧侶意外被拘留在莫斯科的楚多夫修道院時,他製作出了第一個真正的俄羅斯伏特加酒配方,同時也創造了麵包酒(即現今的啤酒)。

不過在傳教士發明這些配方之前,已經有一種天然的純化方式,那就是利用低溫

由於水和酒精的冰點不同,當溫度下降時,水會先結冰,因此濃度較低的酒精飲品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純化。

(水的冰點是攝氏0度,而酒精的冰點則是攝氏約-114度。 )

相比其他國家的飲酒文化,俄羅斯的飲酒文化更為濃烈,因為酒精濃度更高。然而,僅靠自然低溫的環境還是有其限制。

到了12世紀,歐洲通過煮沸酒飲並收集蒸氣的方式發展出了蒸餾技術的雛形。很快,這項技術就被普及並穩定下來。

(水的沸點是攝氏100度,而酒精的沸點則是攝氏約78.37度。 )

俄羅斯也建立了自己最早的蒸餾場。然而,與天然純化相比,在當時的蒸餾場中,還沒有十分完善的設備來製作高品質的酒。

此外,在發酵技術方面,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,受到了許多限制。因此,在俄羅斯本土,設立蒸餾場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普及。

回到伏特加本身,在俄羅斯文中的"Voda"與波蘭文中的"Woda" 都是水(Water)的意思,而"ka"意旨一點點的意思,合而為VODKA,也可以理解為水只有一點點的意思。

因此,通常製作伏特加需要經過數次蒸餾才能達到高濃度。蒸餾出來的濃度可以高達96%ABV,接著,高濃度的蒸餾液通常會經由木炭過濾,以去除雜味,使得味道更加純粹。

透過這樣的製程,用什麼原料去發酵並蒸餾的味道影響相對其他烈酒更小。伏特加的原料可以包含水果、穀物、根莖等等。

因此,不同伏特加之間的味道差異在於水,味道的純淨度以及所使用的水質成分,這些都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。

 

 

那些關於伏特加的歷史

  在中世紀時期,蒸餾技術主要還是宗教的專屬技術。這項技術最初是透過傳教士在地中海地區學習到的,並且一開始主要用於製作香水。

  直到歐洲開始將葡萄酒煮沸並收集蒸氣,蒸餾技術才逐漸普及。

  到了14、15世紀,在煉金術中被稱為萬能溶劑的"Aqua Vita"(即生命之水)被帶入俄羅斯,並開始出現了純化酒精的概念。

  隨著時間的推移,蒸餾技術從歐洲地區逐漸普及到了俄羅斯。然而,最初用於蒸餾的原料——小麥與裸麥——也開始出現供應不足的問題。

  幸運的是,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到來,外來種馬鈴薯也因此被廣泛引入和運用,成為了蒸餾酒精的新原料。

  在17世紀,隨著伏特加的需求不斷增長,一些社會問題也開始浮現。有三分之一的男性人口因為沉迷於伏特加而欠下酒吧和農場的債務,甚至因此喝醉酒而無法工作。

 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政府開始壟斷伏特加的生產,以控制這種情況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伏特加的製作技術也不斷進步。

  在18世紀,Theodore Lowitz 發明了木炭過濾系統,使得伏特加更加衛生。隨後,在19世紀初,連續式蒸餾器的引入進一步提升了伏特加的品質。

  同時,一些知名的伏特加品牌也應運而生,如1879年成立於瑞典的Absolut和1888年成立於芬蘭的Finlandia。

  然而,伏特加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。在20世紀初,許多北歐國家紛紛實施禁酒令,限制酒精飲料的消費。這些禁酒令持續了多年,直到20世紀中葉才逐漸解除。

  即便如此,今天的北歐國家依然嚴格控制著酒精的銷售,其中包括政府壟斷企業向消費者出售酒類、葡萄酒和烈性啤酒。酒吧和餐館等企業可以通過這些企業直接或間接地進口酒精飲料。

  伏特加不僅是一種酒精飲品,更是一種文化象徵,連接著北歐地區的人們。例如,當地人傳統上會用伏特加配鹽作為解酒的神器,並且每年平均消耗大量的伏特加。

  這一地區也被稱為"伏特加經濟帶",因為世界上70%的伏特加都來自於這一區域,包括瑞典、挪威、冰島、芬蘭、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、立陶宛、俄羅斯、波蘭、白俄羅斯和烏克蘭。

 

種類與分類

  伏特加沒有確切的分類,因為她缺少本身久的風味,也可以說,Vodka應該要喝起來一樣,好的Vodka味道會越趨近於一致,而品質差的都會有不好的氣味。

  • Grain Vodka:乾淨、柔順。
  • Wheat Vodka:帶有些微的香料感和檸檬清香。
  • Rye Vodka:具有堅果的甜味和麵包感。
  • Barley Vodka:帶有甜味和麵包味,如Finlandia。
  • Corn Vodka:帶有甜味,味道較為強烈。
  • Grape Vodka:具有檸檬清香,如Ciroc。

 

規範與標示

  歐洲規範:

  • 稀釋後的最終濃度必須大於37.5%ABV。
  • 可以添加微量的糖和酸(如檸檬酸)。
  • 原料必須是穀物或馬鈴薯,否則必須在標籤上清楚標示。

  美國規範:

  • 稀釋後的最終濃度必須大於40%ABV。
  • 可以使用任何原料進行蒸餾。

  常見酒標:

  • Premium:價格較高,宣稱味道更舒適,但通常僅用於吸引消費者。
  • Triple Distill:經過三次蒸餾。
  • Distill x Times:表示經過多次蒸餾,通常至少三次。
  • Small Batch:小批次生產,但實際上可能並不小。
  • Handmade:無意義的宣稱,常用於吸引消費者。
  • Raw Material:標示使用單一原料。
  • Gluten-Free:無麩質,但實際上大多數伏特加都不含麩質,此類標籤常用於市場宣傳。

 

製作過程:

  發酵Mash:

  • 將材料(蔬菜/水果/穀物)放入自動搗碎機中混合。
  • 加熱至糖化,然後加入乳酸菌幫助發酵。
  • 加入酵母到不鏽鋼桶中,進行2到4天的發酵。

        伏特加Vodka

  蒸餾Distillation

  • 進行3至20次的蒸餾。
  • 有些酒廠可能會在不鏽鋼桶中完成稀釋。

      伏特加Vodka

  水質:

  • 水對伏特加的影響極大,佔至少60%的成分。
  • 使用軟水,其含有較少礦物質,更適合用於伏特加的製作。
  • 一些酒廠擁有去除礦物質的技術,以製作軟水。
  • 以緩慢的方式進行稀釋。

 

  下面是一些經典的伏特加調酒,每一款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:

  • Greyhound (1930):最初使用杜松子酒,後來改為伏特加,搭配葡萄柚汁和鹽口。這款酒的變體稱為"Salty Dog"。
  • Vodka Collins (1933):在禁酒令結束後於美國流行,混合了伏特加、檸檬、甜味和蘇打水。
  • Bloody Mary (1934):一個服務生創造了這款混合了伏特加、檸檬、番茄汁、辣椒醬和黑胡椒的經典調酒。
  • Screwdriver (1940s):據說來自於波斯灣的工人,由伏特加和橙汁混合而成。
  • Moscow Mule (1946):由伏特加、薑汁啤酒和銅杯混合而成,為當時的一個熱門調酒。
  • Vodka Martini (1948):最初稱為Kangaroo Dry Martini,是最初007電影中該特工喜歡的調酒之一。
  • Black Russian (1949):為美國大使特別設計,混合了伏特加和咖啡利口酒。
  • Harvey Wallbanger (1952):由伏特加、橙汁和Galliano調製而成。
  • Vesper(1953):取自《皇家賭場》電影中的一個場景,由伏特加、琴酒和苦艾酒混合而成。
  • White Russian(1963):混合了伏特加、咖啡利口酒和奶油。
  • Fuzzy Navel(1970):混合了伏特加、桃子白蘭地和橙汁
  • Long Island Iced Tea(1972):這款酒混合了伏特加、琴酒、蘭姆酒、龍舌蘭、檸檬汁、糖漿、橙酒和可樂。
  • Kamikaze (1976):由伏特加、橙酒和萊姆汁混合而成。
  • Sex On The Beach (1982):混合了伏特加、桃子白蘭地、柳橙汁和蔓越莓汁。
  • Espresso Martini(1983):混合了伏特加、咖啡利口酒和濃縮咖啡。
  • Cosmopolitan(1988):混合了伏特加、橙酒、蔓越莓汁和檸檬汁。
  • Appletini (1996):混合了伏特加、蘋果白蘭地、糖漿和萊姆汁。

  這些經典的伏特加調酒反映了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文化和口味趨勢,同時也展示了伏特加作為一種多功能基酒的多樣性。

 

 

  想了解更多酒與發酵的知識,請告訴我, CHEERS
arrow
arrow

    咖啡因成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