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世紀初,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合併,"Whisky"一詞在紀載在字典裡,並且由於對於"Gin Craze"一系列的法令之下,蘇格蘭不同地區也被頒布了不同的法令,首先無蒸餾證照的先跑到海外非法蒸餾造就了"Island"的特色威士忌,高地區與低地區不同課稅條件也成就現今的多元風格。

調酒日記-蒸餾酒歷史(下)

此為Gin Craze時的亂象       -From Wikipedia

同時期,隨者蘇格蘭與愛爾蘭人移民到了美國,蒸餾的技術也隨之在美國發芽,人們利用當地作物玉米發酵後蒸餾與燒過的白橡木桶陳年,波本酒"Bourbon"就此問世,那為何要燒橡木呢?因為在製作木桶的過程中要經過火燒讓木材軟化已發便製作木桶。在更北邊的美國,因作物的限制,使用裸麥來發酵並蒸餾,利用相同於波本酒做法與技術,多了更多嗆辣與香料風味,就是"裸麥威士忌",19世紀初期,連續式蒸餾器在愛爾蘭被發明出來,世界各地的蒸餾場開始引進此技術。因為連續式蒸餾器,蒸餾的出來味道乾淨,蘇格蘭威士忌開始使用調和的方式來讓味道更多樣,"調和威士忌"開始流行。

調酒日記-蒸餾酒歷史(下)

燒過的橡木桶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From The Whisky Wash

 

禁酒令(1920~1933)

20世紀初的美國經歷了一段極具爭議性的歷史時期,這段時期被稱為禁酒令時代。這是一段由政府實施的酒精禁運政策,持續了整整13年,從1920年到1933年。

禁酒令對當時的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,並塑造了後來的文化和法律環境。

禁酒令的興起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。當時,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強烈的禁酒運動,這股運動由基督教徒和婦女運動人士領導,他們認為酒精是社會問題的根源,包括家庭暴力、犯罪和貧困等問題。

他們主張通過禁止銷售和消費酒精來解決這些問題。

禁酒令於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,根據第18修正案的規定,禁止了在美國境內生產、運輸和銷售酒精飲料。然而,這一政策的實施並非順利。雖然禁酒令的目標是消除酗酒問題,但卻導致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後果。

首先,禁酒令導致了大規模的非法酒精生產和銷售。許多人不顧法律禁令,繼續製造和販售酒精,形成了一個地下黑市。這些非法的酒精生產商被稱為酒匪,他們利用各種方法來運輸和販售酒精,從而大大增加了社會的犯罪率。

 

美國禁酒協會(ATS)在美國總共啟動了三次的禁酒運動,第二次的行動可以算是禁酒令埋下了基礎。在第二次的禁酒活動中,雖已失敗告終,但間接的讓女權主義的意識抬頭。

1914-1918的第一次世界大戰,美國加入同盟國,由於戰爭的原物料需求,頒布了"The Lever Food&Fuel Act"食品和燃料控制法。

首先禁止"蒸餾"烈酒,將原本要用來蒸餾的農作物改用在吃的方面。

下載.jpg

這是當時因"The Lever Food&Fuel Act"而貼出的節約運動海報

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禁酒協會進行了第三次的禁酒運動,告知酒飲被認為是奢侈品以及引起家暴的主兇,礙於輿論與經濟上的整頓,美國政府頒布了《禁酒令》

 

下載 (2).jpg'

-禁酒令發布後的報紙頭條-

蒸餾烈酒 發酵啤酒 飲用酒精 販賣烈酒調酒都是非法行為,法令下達後,世界的酒文化大大扭轉,在美國盛行的調酒生態直接被破中止,礙於生技,調酒師們紛紛往歐洲尋求出路,歐洲調酒開啟了序章,美國當地無法在光天化日之下買賣酒,所有的通路轉為非法與地下化,地下酒吧(Speak Easy)開始盛行,所有販賣酒精的店或酒吧都隱身在咖啡廳後面或書店深處。

調酒日記-蒸餾酒歷史(下)

這是當時地下酒吧的景象-Photograph: Bettman/Corbis

並且國外烈酒開始進入美國,墨西哥的龍舌蘭 中南美洲的蘭姆酒,因應禁酒令而崛起的加拿大威士忌,都開始透過各種管道進入美國。

剛開始人們為了喝酒而自己釀酒導致酒精中毒的數量數不生數,也有了浴缸琴酒(Bathtub Gin)這類荒誕的泡酒方法,而後不想中毒且想喝酒的人們開始購買走私進美國的酒。

因為這段時間的走私酒市唯一的通路,許多美國黑幫都是藉由禁酒令期間靠走私酒來發家致富。

同禁酒令期間,愛爾蘭為期不到一年的獨立戰爭打響,英格蘭用經濟制裁的方式,導致愛爾蘭的威士忌酒廠大半都面臨倒閉。

很快地,20世紀迎來了經濟大蕭條(1929~1933),股市崩盤後,因為禁酒令的廢止,產業復甦,經濟才漸漸回穩,也在此時伏特加進入美國市場,

因為製作威士忌還需要經過陳年,因此蘇格蘭威士忌也正式打入美國威士忌市場。

調酒日記-蒸餾酒歷史(下)

-這是禁酒令結束的盛況-

 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(1939年至1945年),全球大部分的威士忌蒸餾廠都轉而生產工業用酒精,戰爭的需求使得威士忌生產受到影響,許多蒸餾廠停止了生產。

然而,受影響較小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地區,而在這段時期,蘭姆酒開始興盛,也開啟了它的時代,對當地的觀光業產生了重大影響。

到了20世紀中期,隨著世界格局的穩定,禁酒相關的法律也逐漸減少,不同國家對於蒸餾酒的規範也有所調整,每一種蒸餾酒都開始展現出獨特的特色和製作方法。

各個時代和不同的影響因素共同孕育了多種不同風格的調酒,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調酒文化。

而這些不同時代的調酒和蒸餾酒,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地的飲酒文化和酒類市場。

二戰結束後,烈酒行業經歷了重大變革,這些變化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。

首先,隨著戰爭的結束,許多國家的經濟開始恢復穩定,這促使了烈酒消費的增長。人們渴望享受生活,追求娛樂和放鬆,因此對烈酒的需求急劇上升。許多蒸餾廠重新開始生產,滿足了市場對烈酒的需求。

同時,烈酒的品質和製作工藝也經歷了顯著的提升。許多蒸餾廠開始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細節和技術,致力於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。

這包括精選優質的原材料、改進蒸餾技術、並加強品質控制。這些努力使得烈酒的口感更加細膩,風味更加豐富,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。

此外,烈酒行業也開始涌現出新的調酒技術和創新。調酒師們不斷探索新的配方和混合方式,創造出更多新穎的調酒,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。

這種創新精神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,豐富了烈酒的品種和風格。

同時,全球化的趨勢也對烈酒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。不同國家的烈酒開始相互交流和融合,促進了各種烈酒風格和文化的交流。

這使得消費者能夠更加方便地品嚐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烈酒,同時也豐富了人們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體驗。

總的來說,二戰後的烈酒行業經歷了蓬勃的發展和變革。品質的提升、技術的創新、全球化的影響,都使得烈酒行業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豐富的面貌。

這些變化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烈酒的需求,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。

 

關注更多 或想知道什麼樣的酒類知識 請告訴我 CHEERS

arrow
arrow

    咖啡因成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